妥善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事关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,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,也是深入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。优化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、场所布局,强化协同应急处置设施建设,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 基础保障能力,推进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,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、 保障人体健康、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 为深入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 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和国务 院办公厅《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》等 有关要求,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 推进全省危险废物处置设施、场所统筹布局和建设,构建与全省 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体系,特制定本规划。 本规划以甘肃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申报登记数据为基 准,在对全省“十三五”时期危险废物产生、贮存和利用处置情 况全面调查评价的基础上,对“十四五”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进 行预测,以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为目标。本规划是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、场所布局和建设的综合性指导规划,是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建设的主要依据,通过《规划》的实施,力争到 2025 年底,基本实现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充分保障,技术和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环境监管 能力进一步提升。将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 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,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污染防控长 效机制,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,严厉打击危险废 物非法转移倾倒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,大力推进危险废物减量 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,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、环境监管能力和 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得到稳步提升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,初步形成 部门协同、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压实企业主体责任, 严格落实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制度。强力推进危险废 物监管信息化建设,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、管理计划 在线备案、转移联单在线运行、利用处置在线报告。危险废物污 染防治和风险防控取得积极进展。
2020 年,危险废物产生企业 6585 家,产生危险废物 190.25 万吨,申报历史遗留量 198.21 万吨,其中:企业自行利用处置 105.25 万吨,委外利用处置 66.75 万吨。
危险废物产废行业涉及 13 个门类 92 个大类,其中产废量大 于 100 吨的行业大类 45 个,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90.17 万吨, 占比 99.96%。产废占比大于 1%的行业大类有 8 个,即石油、煤 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、黑色金属冶 炼和压延加工业、有色金属矿采选业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 业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、水的生产和供应业、电力、热力生产 和供应业,产生量占全省危险废物总产生量的 97.74%。
截至 2020 年底,纳入统计范围的危险废物贮存量为 216.48 万吨,其中:危险废物贮存量大于 1 万吨的市(州)有 6 个,为白银市、陇南市、嘉峪关市、定西市、金昌市、兰州市,占比 99.06%。贮存量大于 1 万吨的企业有 12 家,为白银有色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西北铅锌冶炼厂、甘肃宝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、甘肃 厂坝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成州锌冶炼厂、甘肃招金贵金属冶炼 有限公司、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嘉峪关分公司、甘肃酒钢集团 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分公司、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、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 有限公司选矿厂、兰州铝业有限公司、甘肃酒钢天成彩铝有限责 任公司、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陇西分公司,上述企业危险废物 贮存量占全省贮存量的96.02%。贮存的危险废物主要类别为HW48 有色金属冶炼废物(占比 81.52%)、HW33 无机氰化物废物(占比 6.88%)、HW21 含铬废物(占比 5.74%)、HW46 含镍废物(占比 3.23%),上述危险废物种类贮存量占全省贮存量的 97.37%。
到 2025 年,我省将新增危险废物收集能力 53.8 万吨/年,综 合利用能力 509.62 万吨/年,处置能力 154.49 万吨/年,医疗废 物集中处置能力 5.38 万吨/年。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设施作为 一项环保工程,将对减少危险废物非法处置行为、降低环境风险 发挥积极作用,同时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。
甘肃科信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:陇ICP备2021002961号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1525号